
2021/06/30 2714 153
D.TIME
一个深度挖掘设计背后的奇思妙想的专栏,向大众展现了精妙复杂的设计背后的故事。很好的连接设计师与观众之间的纽带,促进不同思想的交流融合,通过这个专题,让更多的受众看到了新兴力量的设计作品。
优秀设计推荐
vol.08
莫莉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T)
(纽约时装学院)
服装设计专业
获得奖项
Paris Design Award,荣誉提名
The ADC Award,优异奖
圆点国际大学生设计奖,银奖
杰恩斯国际设计大奖,金奖
作品曾登上过多个知名杂志,
如AL-Tiba9, LE’COEUR, KNOW, SAINTEIGHT, MOEVIR等
在如Las Laguna的艺术博馆,
Art Galley 118的以“Impressions”为主题的线上展览
等多个展览馆和画廊展出
. . .
本期受访者莫莉16岁一个人赴美求学,学习服装设计近6年的时间,她在学习梭织面料后主修针织设计并以此作为了毕业设计作品,在接触到商业化模式后,她意识到服装行业需要重视对于环境的影响,因此她在设计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得设计不仅承载美观,更具有社会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莫莉的D.TIME,探索如何以服装设计传递社会价值,用服装设计传递女性力量。
包围
莫莉/设计师
Part.1
告别焦虑,做自己的主人
“包围”的灵感和启发来源于我对社会现象的一些感悟和看法。即使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优化和完善的情况下,性别的歧视尤其对女性不公平的对待还是潜移默化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经常在热搜里看到,要求女生体重不过百导致很多女性为了减重而盲目的节食,她们催吐、甚至吃减肥药,为的只是达到所谓的二位数体重作出不理智举动。我在选择布料和版型的过程中,选择了很多方形,正是想表达这些所谓的条条框框的标准正在包围着我们女性,而这些都应该是被打破和推翻的不公平要求。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可自主调控的腰带和可通过拉链收缩自如的袖子,都启发于我自身经历过因为不健康节食迅速瘦身带来的身材短时间内肉眼可见的变化。不幸运的是,停经和内分泌失调甚至抑郁的情绪也随之而来。而这些被包围在衣服下的肉体和内心深处的情绪波动,最终的后果也只能自己消化。在衣服的底部,我故意做了不对称的设计想表达的是看似公平的外表,在不为人知的深处,对于女性身材衡量的标尺是存在着不平等的高度。在女权主义逐渐被广泛关注和推崇下,女性应当积极抵抗被包围的身材羞辱,做自己思想的主人,美应该是多元化的。
Part.2
以设计传达价值理念
“包围”这件作品的主要布料我选择了厚度和密度都偏大的驼色和黑色的针织,此外还加入了带有红色格子纹路的梭织布料,颜色和前后的纽扣有呼应的意图。在细节部分,袖子两旁加入了拉链的设计,穿着者可自行调整其面积大小和形状。此外,悬挂在前后的用纽扣固定住的腰带设计,也是同样的可自主变换的人性化想法。整体轮廓极其宽大和底部的不对称设计都是我想要通过“包围”这个作品的版型来传达理念的一种方式。
1)宽大 Oversized
衣服的版型相对于女性身材是做了偏大的尺码,想表达的理念是过去的自己因为对身材的不自信而在购买衣服的时候经常选择能遮盖身体的宽大版型
2)不对称 Asymmetrical
在衣服的底部设计了很难被发现的不对称高度,正是想暗讽看似公平的外表深处隐藏着很多不平等的要求。
3)方框 Square
在选择布料的图纹和打版的过程,用方形作为主要的方向,暗喻了社会上的一些条条框框正在扼杀着女性想要追求身材自由的行为
Part.3
作品的意义远大于本身的价值
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把最后的衣服想要呈现的效果和我想传达的理念达到最接近的程度。我不断的和我当时的导师做了很多次长时间的沟通和想法的交流。因为导师本身也是一名非常独立的美国女性,她很欣赏我在设计中加入对女性追求身材自由,成为自己思想主人的这些想法,而不是纯粹的为了吸睛而设计的空洞无味的作品。她和我说了很多她曾经在职场上遭遇到不幸的性别歧视和羞辱,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不仅是对她的同情,更多的是感悟到因为这些经历塑造成现在的她,如此的坚强和自信,给我带来更多的动力去完成这件作品,因为它带来的意义远大于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Part.4
关于设计的理解
1)让服装服务于人
作为一名设计师,同时也是艺术家。曾经的我所追求的是希望能像陶渊明一样归园田居的生活理念,享受着自己的步伐也不奢求得到大众的苟同,平庸且无欲无求。经过了近八年的服装设计学习过程,接受到了同行对自己作品的评论和看法,逐渐地在设计中加入了减法的同时也不失去本身对美感的追求,巧妙的平衡了实用性和美观性。服装最终应该服务于人类,设计出能让穿着者共鸣于我的想法同时不失去舒适感的服装是对支持者最大的尊重。
2)坚守风格同时思虑全面
在学生时期,因为受到的限制是最小的,所以更大程度去展示天马行空的的想法在作品中,为了达到的目的是让观看者眼前一亮和过目不忘的效果。慢慢的进入社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设计的角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会开始考虑这件作品是需要和摄影师合作上杂志,或是可以抽象化更随心的设计作品在博物馆或者展览展出,也可能是作为商业化销售目的而大量生产。与其说设计的想法更加成熟,不如说是坚守了本身作为设计师的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不同的合作邀约背后的构思,作出了一些巧妙的变化和细节的调控。
3)在任何时候保持本心
作为一名接触服装设计将近8年的设计师,我为我有大胆的尝试过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局限于一个范围内一成不变而感到幸运。正因为此,我从不断实验和试错的经历开始有自我认知,知道自己擅长和真正喜爱的风格方向。包括了多年来在风格迥异的服装品牌的实习和工作的体会下,发现其实真正优秀的设计师就像一条可以变形的弹簧,随着环境的改变收缩自如,但在没有外力的拉扯下,又可以保留最初的形状。这就是设计师拥有的超能力,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展现自己独有的风格和辨识度,不会因为品牌的影响而失去自我,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华和背后日复一日的磨练,纯熟的技术和天赋缺一不可。
Part.5
印象最深的作品
这是我于2020年毕业的设计作品Explore(探索)。因为在过去的服装设计学习的时间里,我主要专注于梭织布料的使用。在毕业的最后一年我选择挑战自我主修针织设计。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在于,每一片使用的布都必须自己设计且用机器织出来,需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远大于以前。幸运的是,在学习的过程我尝试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软件和程序,对布料和毛线的成分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在此过程,我也打破了以往风格的局限,开始玩弄颜色和版型,想要在最后的学生时期突破自我和接受挑战。
Explore(探索)这件作品由上衣和裤子组成。裤子的布料通过电脑设计出来后用专业的STOLL机器针织打印,在最终布料出来之前,需要反复的调节图案尺寸和毛线的测试,每当出来的这一片样板错误,就必须重头再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何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然而天意弄人,到后来三月中的时候,因为美国新冠疫情的爆发,学校和所有公共场所都必须强制关闭。这对于需要运用到很多学校器材的设计学生来说,无不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所以这件作品的上衣是在家用全手缝的技术和有限的毛线完成的。之所以说这是我设计的作品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不是因为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而是这个过程,从最初束手无策到中途的被迫接受事实到最后发现自己的潜能在被无限的激发,启发了我命名这套作品为“探索”的灵感。现在,我时常感叹人生无常,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或外界的环境过被贴标签的人生,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做一个无剧本的传奇人物。
Part.6
其他优秀作品分享
1)Blue Mood (蓝色忧郁)
这套作品是由一件紧身的上衣和裤子组成。上衣选择了极具弹性的透明纱质布料,设计师巧妙的把开口设计在两边的肩膀,并加入了皱褶的设计。高领的版型很好的平衡了性感和神秘的韵味。袖子的长度比例故意拉长,营造出一种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裤子的版型宽松洒脱,在中间部分加入了全羊毛的条形布料和弹性的牛仔作拼接,在极强的设计感下也不失去本身的实穿性。Blue Mood (蓝色忧郁)想表达的是暗藏在设计师内心深处一颗向往自由的态度或是说生活的写照。如果人能变成像深海的鱼一样畅游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逃脱了现实带来的压迫感,那忧郁的情绪也许能随着海浪一波一波的散去。
2)Spark (火花)
黑色硬帆布和欧根纱布料的结合,版型上以中国旗袍为灵感的创作,整体造型启发于设计师在中国居住的母亲。虽然设计师16岁就一个人奔赴美国求学,但是对于中国的东方文化和印象中母亲穿着旗袍潇洒风姿的模样和回忆一直游荡在她的脑海当中并根生蒂固。设计师选择如此有冲突感的布料是因为她的母亲在她印象中是一个外刚内柔的女性,无论遭遇到现实生活中多大的困难和打击,她母亲也会因为孩子们而变得坚强。真正应征了那句老话,女性本弱,为母则刚。设计部分,下半身外围由铁丝被魔术贴撑起的构造是由设计师经过数次的实验最终实现的凌空驾驭的效果。材料的使用是PVC布料外加黑色和白色的欧根纱通过设计师的巧手拨弄出盘旋蜿蜒的流水般弧线。这个形态的寓意是破开的鸡蛋壳,在母爱孕育下初生的婴儿,形容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生命如同一根火柴,因磨练而绽放出灿烂的火花。
新生代寄语
下期将是哪位获奖者的D.TIME
敬请期待